我用Deepseek写了一篇唐探观后感
最近刚刚看了唐探1900,突发奇想,用Deepseek写一篇观后感会怎么样呢
那就试试吧
提问
直接让它生成的话,就不是我的观后感了,因此我给他提供了几个关键词。
我是这样问的:
写一篇关于唐探1900的公众号推文,主题为分享心得,评价为整体节奏紧凑,感人情节很多,但是探案跳跃太快,说教部分偏多。
可以称为春节档标准化优秀电影,但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悬疑探案题材电影。
用时25秒,Deepseek给了它的回答。
评价
回答最后放吧,先谈一谈我的评价,对deepseek写的这篇稿子的评价。
虽然基本符合我给它提供的几个关键要点,很多举一反三的地方甚至非常有说服力,
但是依然有一股浓浓的 “小编” 味道,很像浏览器首页里的那种帖子
我自己配了一些图,完整回答放在下边了。
回答
一部让人笑泪交织的“标准答案”,但悬疑探案迷可能会失望?
这个春节档,《唐探1900》以13亿票房强势领跑(截至2月8日票房已突破26.91亿),王宝强、刘昊然的反差组合和周润发的老辣演技赚足眼球。
作为系列前传,影片试图以1900年的历史厚度打破 “爆米花喜剧” 的标签
但观影后观众评价却两极分化:有人赞其“格局宏大、情怀满分”,也有人吐槽“探案潦草、说教味浓”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部“春节档标准化优等生”的得与失。
一、节奏紧凑、情感充沛:春节合家欢的“安全牌”
《唐探1900》延续了系列“喜剧+悬疑”的底色,但将舞台搬到了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。
影片以华工血泪史为背景,通过阿鬼(王宝强饰)与秦福(刘昊然饰)的探案之旅,
串联起华人劳工的悲惨命运、清廷官员的滑稽挣扎,以及海外华人的觉醒抗争。
亮点1:历史厚重感拉满,泪点密集
影片巧妙融入1900年的时代烙印:八国联军侵华、华人铁路劳工的牺牲、清廷的腐朽无能……
尤其是岳云鹏饰演的费洋古,从滑稽小丑到临死高呼“救中国”的转变,成为全片最强泪点。
周润发饰演的白轩龄在法庭上为华人权益慷慨陈词,更让观众热血沸腾。
亮点2:人物群像立体,笑点自然
王宝强一改唐仁的油滑,化身憨厚部落猎人,与刘昊然“油嘴滑舌”的秦福形成反差萌,贡献了“认干爹”“鸡同鸭讲翻译”等密集笑料。
岳云鹏的“小丑式”表演、白客饰演的觉醒青年郑仕良,均令人印象深刻。
亮点3:彩蛋闭环,情怀杀到位
结尾彩蛋中,现代唐人街神探发现百年前阿鬼与秦福的照片,串联起系列时空,为“唐探宇宙”埋下新线索。
老粉狂喜,新观众也能感受到IP的延展野心。
二、探案线薄弱、说教生硬:悬疑迷的“意难平”
尽管影片试图以“开膛手杰克”案件切入,但悬疑探案部分却成了全片最大短板。
槽点1:推理跳跃,逻辑硬伤
案件推进依赖巧合而非缜密推理。
比如,凶手动机与历史背景的关联缺乏铺垫,关键线索常以“突然回忆”或“灵光一现”揭晓,削弱了悬疑张力。
有观众调侃:“探案全靠主角光环,反派智商集体掉线。”
槽点2:说教味浓,主题先行
影片借角色之口频繁输出“国家强大才能立足”“华人命运共同体”等宏大命题,甚至让反派临死前突然“觉醒爱国”,显得生硬突兀。
历史厚重感本是加分项,但过度直白的表达方式,反而让故事失了细腻。
槽点3:类型失衡,悬疑让位煽情
导演陈思诚坦言想“雅俗共赏”,但影片显然更侧重情感渲染。
探案线被时代叙事挤压,最终沦为推动群像命运的“工具”。
对冲着“烧脑推理”而来的观众而言,难免失望。
三、总结:春节档的“标准答案”,但非悬疑片标杆
《唐探1900》无疑是合格的春节档电影:节奏紧凑、笑泪齐飞、阵容豪华,适合全家观影。
但若以悬疑探案的标准衡量,它并未突破系列的“套路化”窠臼——豆瓣评分从第一部的7.7分滑落到本作的未明示低分(参考前作《唐探3》5.3分),已暴露观众审美疲劳。
推荐人群:
- 喜欢历史情怀与喜剧元素的观众;
- “唐探宇宙”IP粉;
- 春节图个热闹的合家欢群体。
慎入人群:
- 追求硬核推理的悬疑迷;
- 反感说教式表达的观众。
四、最后的小思考:
当“唐探”试图以历史深度破局,是否也陷入了“主题大于故事”的陷阱?
或许,下一部“唐探”需要找回最初的平衡:让悬疑回归主线,让说教化作无声的共情。
毕竟,好的探案电影,不该让观众一边擦眼泪一边嘀咕:“案子这就破了?”
不过,春节档和朋友一起看,哭哭笑笑,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。
《我用Deepseek写了一篇唐探观后感》留言数:0